廊桥文化园

Langqiao Cultural Park

网站首页    景区    廊桥文化园

梦圆古廊桥

编辑: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1-10-28  浏览次数:


47.48_看图王.jpg

湮灭的彩虹

山高涧深,重峦叠嶂,在远离尘嚣的崇山峻岭中,竟然完好地保存着如此精美、世所罕见的廊桥!中国美术史上有一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其核心部分描绘了一座形如彩虹的木拱桥,木拱桥身是用长条圆木穿插别压而成,无立柱支撑,远远望去,极像彩虹凌空悬挂……张泽端之名因一幅《清明上河图》而永垂青史。设若图中少了那座美丽的木拱桥,《清明上河图》焉能如此出名?这座横跨汴水河上的木拱桥巍然耸立在中国绘画史上,耸立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成为中国人骄傲的资本。汴河木拱桥因状似彩虹,故名为虹桥。虹桥还昭示着中国桥梁技术的一个峰巅。汴河虹桥名冠中国桥梁建筑史,它与赵县的安济桥、泉州的万安桥、海阳的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名桥。但是,这道美丽的彩虹已经消失一一至少,研究中国桥梁建筑史的专家都这样认为一一它只存在于张泽端的名画中,却无法在现实中见到。随着石拱桥取代木拱桥,到清中期,木拱桥的造桥技术失传,虹桥在中国大地上消失了,中国桥梁史上弥足珍重的一页失落在历史的风尘中。900年来,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遗憾。这种遗憾一直延续到泰顺廊桥的出现。


杨梅州桥.JPG


仙居桥-李永在.jpg


震惊世界的发现

1980年10月,《中国古桥技术史》第三次编写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此书的主编便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正当编写小组的桥梁专家会聚杭州开会时,有消息传来,浙江省文物普查工作刚结束,这次普查在泰顺境内发现几十座“形状怪怪的八字木拱桥”。这一消息顿使与会专家眼睛发亮。八字桥的结构不正是叠梁木拱桥结构吗?浙江的深山里怎么会有叠梁木拱桥呢?这些拱桥与失传的北宋虹桥到底有何关系?会议一结束,编写小组的专家们便迫不及待地赶赴泰顺,他们要一探究竟。泰顺,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县,百里岩疆,层峦叠嶂,这样的地理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阻挡了现代文明的“污染”,青山绿水涵养了珍贵的古桥。当专家们跋山涉水地逼近这些“怪怪的八字桥”时,他们被震惊了:这不就是失传900多年的虹桥吗?没错,经考察研究,专家们确认,泰顺的木拱桥就是北宋中原盛行的虹桥。经历了历代的兵燹浩劫,泰顺的叠梁木拱桥被完整地保存下来。这是中国古代桥梁史研究的重大发现。抖落900余年的历史风尘,美丽的彩虹终于重现在祖国的大地!更令专家们兴奋不已的是,泰顺的古桥遗存如此丰富,全县共有桥梁958座,其中宋至明清遗存的古桥就有30多座。特别是其中的木拱廊桥仅存于浙闽交界的山区,有较典型的地域特例性及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为研究木拱廊桥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1986年,《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出版,全书收录了11座拱桥,其中泰顺就有4座。


北涧桥-季海波摄.jpg


1858031432-林宗义摄.jpg

世界上最美丽的廊桥

1996年11月12日,《中国摄影报》用三分之一的板面头条刊登了萧云集“浙南廊桥有遗篇”的图文报道,首次采用“廊桥”名称。从此,中央、省、市级新闻单位和国内外学者纷纷到泰顺来采访、考察、研究。泰顺廊桥这一国之瑰宝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重视。

世纪之交,美国、德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纷纷赴泰顺考察并拍摄廊桥,当他们看到最具代表性的廊桥一一北涧桥和溪东桥这对姐妹桥时,不由得惊呼: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虹桥!为一睹“世界上最美丽的廊桥”的芳容,我们来到距泰顺县城3()公里的泗溪镇。汽车在下桥村停下,我们弃车沿乡间小路南行约500米,一棵千年古樟首先映入眼帘。据说,这棵古樟树径11 4米,已有1200年的历史。古樟掩映下的便是美丽的北涧桥。沿桥侧的石踏跺拾级而上,我们仿佛一脚踏进历史:但见路面上的石头一块块泛着幽暗的油光,原来,这条路曾经是通往福建的要道,数百年来,赴京赶考的学子,往来闽浙的商人,寻访美景的文人骚客,都在这条小路上留下过足印,这幽暗的油光便是历史的印痕。北涧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 674年),桥长51 7米,宽5 37米,净跨29米,桥形与《清明上河图》的虹桥一致,桥面上4列方柱,桥中间有3个佛龛,屋顶覆盖着青瓦,桥面横铺着木板,整座桥做工精致,桥面两侧有木条凳,显然,这是供过路人休息用的。登桥四顾,四周青山耸翠,两条小溪在此交汇,溪水清澈明净。据介绍,廊桥被泰顺人称为蜈蚣桥,其结构有很好的受压性能,两端固定,能很好地向下荷载,但这种木拱桥有向上的反弹力,易造成失稳,而在桥上建廊屋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廊屋的重量反而增加了桥的稳定性。 “洪水来临时,当地老百姓为了增加廊桥的稳定性,就将家中的家具搬到桥上压桥。”这是留传在泰顺人民记忆中的场景。


三条桥.jpg


wKgBEF2FBk-AFG0QAGGqHuAAF1U176.gif

存疑廊桥

中国虹桥系何人发明?诞生于何地?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中国第一座虹桥诞生于北宋的南阳桥,是青州一个守城的兵士在青州太守夏竦的支持下建造的。北宋中原的虹桥是怎样传到浙南深山的呢?主流的观点认为,宋南渡后,建桥技术被带到浙江。可是,泰顺三条桥的发现却对以上论断提出质疑。泰顺洋溪、洲岭两地间有一条小溪,溪流通向福建寿宁,三条桥便横跨在这条溪水之上。三条桥建于唐贞观年间,并于宋绍兴L年(11 37年)重建,现桥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桥长32米,宽4 9米,高12.6米,净跨21.26米,有桥屋11间。据《泰顺分疆录》记载:“三条桥最古,道光年间重建……拆旧瓦,有贞观年号。”贞观乃唐代年号,三条桥的廊屋上盖着唐代贞观年间的瓦,难道虹桥最早诞生于唐代?于是有人据此推断,三条桥可能始建于唐代。若此,三条桥该早于南阳桥,泰顺廊桥的历史岂不比汴河虹桥久远得多?这是一个谜…

三滩风光.jpg

溪东桥,徐明华.jpg

矴步-泰顺桥梁的前身

矴步多建于水不是很深但较为宽阔的山溪之中,方便人们渡河行路。如果说缠绕泰顺下山万壑至今的条条碧波是大自然无意间创造的一根根线谱,那么穿越在碧波之中的‘条条碇步就是山民有意谱写的一个个动人音符。川流不息的溪水、固若磐石的步齿组成了大自然永恒的韵律,始终弹唱着一曲奔腾的歌。大地倘若没有它的加盟,美丽的风景将会逊色,沉寂的青山会更加寂寞孤独。

矴步形似琴键,如今亦有人称之为“琴桥”。泰顺有千条碧波,万条山涧,而矴步无处不在,长则数百齿,短则四、五齿。有的碧波短短数百米,而矴步就有数十条,如蜘蛛网一般纵横交织在山水之间,成为山城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格外引入注目。


wKgE2l2E81-ANaoYAClCh69Ay0c862.jpg

据考证和统计,泰顺共有矴步200多条,最早为百丈莒江碇步,修建于唐末,迄今有上千年历史,其由来传说颇多,可惜千年矴步如今已淹没在珊溪水库之下,那远久的历史、独特的构造,还有那神奇优美的传说渐渐被人们淡忘。矴步分布较广自东溪至仕阳十多公里路程就有百齿矴步十多条,如雪溪矴步、溪坪溪矴步、洋面矴步、铁炉坑矴步、彭溪矴步、蔡宅底矴步、东溪大矴步、仕水矴步等等,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仕水矴步。


wKgED1vFaFOAThRLADLztcdp31Y05_看图王.jpeg


搜狗截图19年11月27日1952_16.png


搜狗截图19年11月27日1948_15.png

仕水矴步修建于清嘉庆年间(1795年),全长136米,223齿,为全县之最。该矴步由两块平整条石砌成,平行分高低二级,高级为白色花岗石,低级为青色花岗石,高低宽近两米,可供三人平行来往。清乾隆六十年《重修仕水碇步序》日:“石板其坚,计永年也;色取青白,昭利涉也。”矴步南岸竖着十二块青石碑文,详细记载着当年的修建情况和工艺。仕水矴步气势之恢宏,建造之精美,堪称一绝,在国内也属罕见,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因此被载人《中国桥梁史话》,1989年还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国家文保单位。

矴步是山区特有的一种交通形态,它的创造不仅为世代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提供了方便,而且给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泗溪琴桥》钟晓波.jpg

彭溪矴步

位于彭溪镇彭溪村,建于清代,东西向横砌在彭溪水之上,为琴键式矴步桥,矴步青石结构,全长44米,共88齿,齿宽1.1米,两侧用小石柱加固,矴步周围用块石砌成滩埠,对矴步起稳固作用。

琴桥村矴步

位于泗溪镇东溪琴桥村,两南至东北走向横砌在东溪水上,为琴键式矴步桥。


4仕水长碇-10.jpg

东溪大矴步

位于泗溪镇东溪上村,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 1788),全长70米,共126齿,齿宽1米,步距0.55米,每齿由两至三块青石构成。


W020100115389062573139.jpg

永庆桥---池岳西.jpg

中国廊桥之乡

泰顺素有中国廊桥之乡的美誉,境内现存古代廊桥数量众多,结构多样:细分类型有叠梁式木拱廊桥,八字撑木拱廊桥,仲臂木拱廊桥,木平梁廊桥,石拱廊桥等,以三条桥、文兴桥、永庆桥等17座廊桥为代表,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重视。其中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桥6座:泗溪姐妹桥(溪东桥、北涧桥)、三魁薛宅桥、仙稔仙居桥、筱村文兴桥、洲岭三条桥。此六桥中,泗溪的溪东桥以其优美的造型冠“景泰庆寿”四县古廊桥之首。

    2006年5月,泰顺廊桥(溪东桥、北涧桥、三条桥、文兴桥、薛宅桥、仙居桥、刘宅桥、普宾桥、永庆桥、南阳桥、霞光桥、毓文桥、城水桥、池源桥等15座廊桥)作为一个整体和闽东北廊桥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10月,以泰顺为代表之一(其他四个代表区域为福建的屏南、寿宁、周宁和浙江庆元)的中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6-1毓文桥-李永在摄.jpg

89063_1314681211j9cd.jpg


51.52.jpg

61.62.jpg

泰顺廊桥的分类

泰顺廊桥基本认定为宋代最为流行的虹桥的变异。其中可分三类:

第一类是木拱廊桥也称“八字桥”,主要有溪东桥、北涧桥、薛宅桥、三条桥、仙居桥、文兴桥、同乐桥、涤下桥、红军桥、霞光桥、永庆桥等。

第二类是木平廊桥,主要有永庆桥、刘宅桥、文重桥、南溪桥、普宾桥、池源桥、墩头桥、三柱桥、龙洋桥、北洋桥、南阳桥、南门桥、包坑桥等。

第三类是石拱廊桥,主要有霞光桥、泰福桥、道均洋桥、梧桐洋桥、旗峰桥、桥底桥、温洋桥等。


王靖华 仙居桥.jpg

一、木拱廊桥木拱廊桥木拱架为单孔八字形,比较适用于山区溪流经常暴涨的实际情况,其“三折边”、“五折边”及“剪刀撑”的木撑拱构架已趋成熟,最大跨径达34.50米,比较科学地解决了木拱廊桥力学上的诸多问题。廊屋造型优美,通体鳞叠铺钉“风雨板”,梁架多用九檩四柱,五架抬梁式,较为简素,出檐较为深远,颇具宋风,两侧间多设桥凳。最具代表性的是泗溪镇的溪东桥、北涧桥,比较有名的还有薛宅桥、三条桥、仙居桥、文兴桥、同乐桥等。


薛凤钦 明媚长廊_看图王.jpg

溪东桥

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始建于明隆庆四年,长约42米,宽近5米,高10米余,由二层拱骨相贯建成,上有长廊桥屋15间,中间处为高起的三间楼阁,两头四角飞挑青龙冲天,甚是壮观宏伟。这两座姐妹桥均是编梁木拱廊桥,采用“顶、别(编)、撑、压”的方式进行连接搭建,在诸多木梁中找不出一根虚设的木料,每根都有她的作用。古人用这种三角力学的原理建造廊桥,主体部分看不到一根钉子,也不完全用榫铆,看来很简单的结构却让她们经受过三、四百年的台风、山洪的考验至今还安然无恙。说到溪东桥,泰顺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泗溪邻村有个木匠,年过半百膝下无儿无女,夫妻做梦都想生个儿子传宗接代,每月初一、十五都到宫庙烧香拜佛祈求菩萨送子。有天夜里,木匠忽然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位仙姑对他说,泗溪东溪要造条桥,只要他不收工钱造好桥,到时自然就有儿子了,仙姑临走时还在地上画了桥样。

第二天一早,木匠半信半疑挑着工具来到泗溪镇打听消息,刚好碰上村里几个头人在商量请木匠造桥的事,他就将夜里梦见仙姑的事情说了一遍。头人听后又惊又喜,猜那托梦的仙姑一定是平时除妖降魔造福苍生的陈十四娘娘。


2345截图20191126160434.jpg


微信图片_20211028095426_看图王.jpg

原来,这位陈十四娘娘原名陈靖姑,是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民众共同信仰的神祗,泰顺民间常称她为娘奶、佛姨奶、陈十四夫人、陈十四娘娘等。她善于医药、扶危、解厄、救产、保胎、送子,在泰顺人民及福建、浙江以及台湾东南亚地区人民的心中,她不亚于“海上女神”妈祖娘娘。

木匠心里信了陈十四娘娘的话,就下了决心要造这座桥。只是造桥工艺最难的是拱架的“合龙”。“合龙”又称“牛牯相筑”,两片桥头各用绳索吊起梁木,主墨工匠一声令下,双方一齐放手,两旁拱架的梁木便聚合一块。


016.jpg


wKgBs12KKRSAVu-NABFbaxg3GGk071.jpg


wKgE2l2E_b-ABd1dACSv1Prn-lI267.jpg


wKgBZ12E_j6AM_wvACjD3xLB1hk937.jpg

溪东桥“合龙”之时,主墨工匠连叫三声,两旁桥头拉拱架的人恐怕万一有失,胆战心惊不敢放手。主墨师傅正在万分焦急之时,溪头方向忽然冒出一只五彩斑斓的大猛虎,不知道是谁叫了一声“老虎来了”,两旁桥头的人害怕,一齐放手,拱架立即合在一起。但是,当众人正想逃跑时,却根本没有发现老虎的影子,大家纷纷都说,是陈十四娘娘显灵,化成大猛虎帮助大桥合龙。

过了一年,大桥造成,取名为溪东桥。而完工的那天,木匠的妻子也果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后来,头人为感激陈靖姑显灵,特别在桥头一侧建了一座“临水宫”以示纪念。直至今日,临水宫中的香火依然鼎盛,烧香拜佛祈求太平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后来,木匠的儿子长大后,继承父业也成为了当地一名有名的木匠,主墨师傅也带了不少徒弟,他们的后世子孙一代一代的传承着他们的技艺,在一百年后,在距离溪东桥一百米之处,又建了一座木桥,取名北涧桥。

溪东桥和北涧桥的结构造型、风格特征极其相似,又是同门所造,所以当地人将这两座桥成为姐妹桥,又称溪东桥为“上桥”,北涧桥为“下桥”。


59.60_看图王.jpg

北涧桥

泰顺的廊桥尤以泗溪镇的北涧桥最美,它与溪东桥合称为姐妹桥,在泰顺同类叠梁式木拱廊桥中独领风骚,被称为“世界最美的廊桥”。两桥距离仅仅一华里,却相差百年,而且二桥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关切的作用,据传乃是同门师徒所建。北涧桥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康熙十三年,桥面呈虹拱状,桥长50多米,宽约6米,历经几百年风雨侵蚀依然光彩照人。整座廊桥青砖碧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漆色丹红。


005.jpg

我们第一眼望见,无不惊叹此桥的美丽,二条溪流在此汇合,溪水清澈见底,其上筑以碇步,直连溪岸小村。桥头两旁两棵大樟树参天而立,茂盛的树冠抚掩廊桥,使之若隐若现。登兹桥以望,草色烟光中,渔俯钓长流,临渚晓洲,稻穗蔽野。若是晨曦之际,倚廊壁而远眺,远山之间,晓岚升起,在初日的光芒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淡色。金黄的稻田中,时有农人劳作,间杂以鸡犬之声,好一片田园风光之乐!


《泗溪夜色》 冯木波.jpg

关于北涧桥,也有一个传奇故事。

据说某年某日,有两个云游仙翁路过泗溪北涧桥,看见这里山清水秀,就在桥上摆下棋盘,一边赏景、一边下棋。这时一个老太太带着一个名叫知州的孩子过桥,她对两位仙翁说:  “请两位客人行个方便,让我和知州过桥吧”二仙听说那匕八岁的孩子叫知州,觉得好笑,放下棋子站起身来。其中一个仙翁顺口念了一首诗:  “八十婆婆不知羞,小小孩童做知州,此孩若有知州做,北涧桥上水漂流。”俗话说“欺老莫欺小”,十多年过后,那个名叫知州的孩子当真做了知州。就在他当知州的那年夏天,泗溪一带发了一场百年难遇的洪水,把北涧桥冲得无影无踪。


63.64_看图王.jpg

泰顺一个老人与他的桥

2009年,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工艺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项目》,并同时入围《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近九旬的董直机是唯一健在的能建造木拱廊桥的民间匠人,他如今有个小小的技艺展室,不足十平方米。从外面不仔细看,会以为那是个路边卖杂货的小门面。两层的挡板,上面一层可拆卸,屋顶有横牌,上有两行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泰顺编梁木拱桥纪念室”。听董直机老人拿着模型讲解编梁拱桥的技艺,能感到桌子在震颤。这位老人,放到武侠小说里,应该是那种怀揣绝活走天下的人。

历史上,编梁木拱桥源于唐代的木拱桥三条桥这一特殊类型,其绝妙之处在于,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卯榫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用这种方法造出的桥,看不到任何铆钉铆铁。而木与木怎样咬合才更坚固?董直机老人拿着模型一点点地讲解,什么是承载重量的将军柱,什么是巩固支撑的剪刀层。听的人似有所悟,但其实离真正的懂还差得很远一一真正的手艺是无法言说的,那是一种手和心灵一体的默契感觉。


63.64_看图王2.jpg

  少年,廊桥改变了他的人生

时光倒流匕十几年,一个13岁的贪玩少年,独自一人翻山越岭走山间官道,去临县的寿宁县杨梅洲走亲戚。这个少年没想到,正是这一次走亲戚,使他的人生从此与廊桥结下不解之缘。

时值夏月,13岁的董直机跑到溪边纳凉,溪面上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吸引了他。原来,当地村民正在重建古老的杨梅洲廊桥,负责主建的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大家都对他毕恭毕敬,尊称“绳墨师傅”(当地对建筑总设计师的尊称)。在老人的指挥下,建桥的众师傅们用木滑轮和架子将一根根重达千斤的横梁架到半空中。董直机被这一幕深深吸引了,每天都去看他们建廊桥。这个懵懂的少年引起了绳墨师傅的注意。于是,一天中午时分,绳墨师傅坐到了溪畔的大石头边,摸了摸董直机的头,用浓重的福建宁德口音说:“小鬼,你也喜欢学造廊桥吧?你是当地人?”董直机毫不犹豫地告诉他自己很想学造桥,并对他说自己是泰顺岭北人,为了看造廊桥特意在亲戚家留了半个月。老人招手叫来了自己的大徒弟、祖籍同为岭北人的张岩姓,说:“你现在年纪太小,等你长大了,跟着他学吧。”

董直机百般欣喜,为了不让老人反悔,他照例每天到溪边看师傅们造桥,并参与其中,从主梁的构架到图纸的设计,他都呆在绳墨师傅身边认真地看。老人看他有悟性,也觉得他将来或许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绳墨师傅。

17岁这年,董直机如愿跟着张岩姓及其大徒弟叶元潘开始学造廊桥及木工活儿。作为伙计,董直机的生活是艰辛的,每天起早贪黑,还只能拿半天工资。然而他手艺出众,24岁就能独立主事建造木制大屋了。然而建造廊桥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却苦于没有机会。

2 (39)===.jpg

直到28岁这一年,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董直机在岭北乡上垟村负责建造当地的大祠堂,他精湛的手艺让村人无比佩服。同年,上垟村决定建一座风水桥(廊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村民们一致认为要让董直机负责建造。这就是后来的泰福桥。据文献记载,泰福桥,又叫坑口桥,建于民国,全长27米,跨径11米……泰福桥和我们通常看到的大部分泰顺廊桥不同,它是石拱木廊桥,横式廊屋。60年过去,如今的泰福桥已经和当地的山水完全融为一体,古朴、清秀、挺拔,时间愈久,愈能看出它经受风雨考验的能力。

六十年过去了,回想泰福桥建造过程,董直机依然能清晰记得由此而发生的各种民俗活动。风水桥,在当地村民中有着特殊地位,它不仅要结实到能抵御几百年的洪水台风,它还寄托了人们的许多良好心愿,也是大家祈福的场所。这些民俗包括选栋梁、择吉、祭木工神、祭梁神、抛梁等,后来这些民俗又在董直机80高龄造同乐廊桥时一一再现。


同乐廊桥-杜剑晖.jpg

晚年,造桥是他毕生的心愿

董直机苦学廊桥技艺,然而时过境迁,这造桥的手艺几乎成了屠龙之技,毫无施展的余地。造完泰福桥后的几十年间,他再也没有机会去造新的廊桥。早年因为农村都贫困,村人无力造桥,后来因为很多村子都通了公路桥,廊桥的交通功能变得不再实用。这期间,董直机长期以造大屋、大祠堂、寺庙为生计。其中也不乏精品,如位于泰顺县仙稔乡的徐氏宗祠,始建于明宣德年间,是当地难得一见的宏伟建筑,新中国成立之后重修建的部分就是董直机主持的。


然而,重建村尾村同乐桥的愿望从小种进董直机的心田,几十年来不仅从未忘却,反而随着岁月更加滋长。2003年,泰顺发现建造廊桥师傅董直机的新闻轰动一时,董直机也从一名深居山村的木匠进入了公众视线。近60年之后,董直机的名字再次和“廊桥”联系在一起,他也觉得是时机重建同乐桥了。在董直机心中,新建的同乐桥必须是完美的编木结构,而且一定要按传统技艺来建,辅以各种必不可缺的民俗。因为在他心里,廊桥不仅是交通的工具,它更多是承载民俗文化的内涵。


刘美虹 DJI_0862.JPG

2005年1 1月,同乐桥已经初具规模。走到风光秀丽的村尾村,一眼就能看到一座全新的编木廊桥像一道优美的彩虹横跨于大溪之上,日暮时分,夕阳照在廊桥廊屋上,温暖而静谧,仿佛周边都聚拢了山水灵气。同乐桥后来被定位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以传统技艺建造的编梁木拱桥,在木拱桥的家族里地位可见一斑,然而整个同乐桥的建造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它自2004年9月开始建造,直到2006年12月才完成最终的“圆桥”仪式。其中最大的难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资金、人力等问题。同乐桥的建造过程也绝不仅是廊桥技艺的简单再现,董直机严格按照传统的民俗来进行每项建筑内容,这也给不少文物、民俗专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民俗资料。


如今,董直机老人已逝世,但是,作为廊桥制造者和非物质遗产传承人,他的造桥技艺终于有了多位师徒传承人。

65.66_看图王.jpg

67.jpg



微信扫码预定

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官网
咨询电话:0577-67599009
投诉电话:0577-67599907    96118
救援电话:0577-67599901



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1032645号-1

LANGDONG
mountain

© 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