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Custom

民俗文化

Custom


3 (7).jpg


神秘的吊九楼,远去的谷俗米俗,喜庆的掼梁红,粗犷的婚礼与纯朴的茶趣,山里人家穿行在山岭与蛇道间,就这么沿着前辈的方式,生存并快乐着。他们用山歌与鸟对话,用酒与山对话,用廊桥与水对话,用如意与生命对话,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礼拜。这里的一片瓦、一块砖、一堵墙、一缕炊烟都有一段古老而又美丽的风情......


文兴桥上梁2.jpg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系以传承人对环境以及结构力学认知体系为基础,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构筑成非常稳固拱架桥梁的技艺体系。造桥时用小杆件编织形式,均用榫卯式结构,不用寸钉片铁,超越木材本身长度限制,实现大跨度拱形结构,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建筑样式。木拱廊桥以其独特编木结构,科学地解决受力问题,历经千年风雨保存至今,设计上既考虑功能之完备,又兼顾外观造型之美感,更在桥面架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廊屋,代表一种独特的技艺。该技艺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代表作。



药发木偶戏-季家会.jpg



药发木偶戏


树影高举琼华愿,木偶药发旋势动,凤凰浴火炫璀璨,刹那烟硝是永恒。

以燃放形似琼花的烟花推动木偶表演,民间称“琼花木偶”。泰顺境内药发木偶戏可上溯至南宋药发傀儡,将制作好的木偶和烟花一起组装在一根长约15米的竹竿上,一“树”装13盘或15盘不等,最多可装21盘。燃放时将组装“花树”抬到现场竖起并固定,点上引线后逐盘由下而上燃放表演。药发木偶戏经常在庙会、祭祀、民间节日等庆典活动表演。表演时,利用火药冲力,将戏曲人物造型混合于烟花之中,焰光中木偶栩栩如生,凌空飞舞,做出旋转、翻滚、窜越等动作,观众人山人海,场面十分活跃。2006年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提线木偶戏——钟馗醉酒.jpg


胡昌新——摄.jpg


提线木偶


线索剧仪话乾坤、木偶提线系跳弹、有如山林众神飞、雅致牵扬庆人间。

泰顺木偶戏已有800多年历史,和泰顺廊桥、古民居一样,赢得了世人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青睐。提线木偶戏也是一种极具泰顺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古称“傀儡戏”,始于南宋,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泰顺木偶戏班至清末多达120多班,在头像雕刻、人物造型、服饰装扮诸方面均独具一格。泰顺提线木偶戏题材丰富,有传统剧、现代戏与儿童剧。演出风格多样,提线水平精湛,表演细腻逼真,勾、挑、提、拉,双手并用,吹、拉、弹、唱,一并俱佳。唱腔以乱弹为主,兼唱昆剧、和调(京剧)与高腔。2007年,提线木偶戏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32748465雷峥摄.jpg


百家盛宴 - 吴宝灵.jpg

百家宴


“百家宴”,顾名思义,是指大规模的集体宴饮活动。  “千里同风,百里共俗”, 每年元宵节,百桌连席,合村共乐,万人同饮的壮观场面,总是令人印象深刻。在泰顺,每年元宵节都有办宴的传统习俗。据统计,2008年元宵节,泰顺摆下3800多桌宴席,赴宴人数总计超过38000人次,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成为泰顺最为重要的旅游节庆名片之一。

而随着时代的不断演变,百家宴已成为泰顺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展示平台,祭祖提线木偶戏、药发木偶戏、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都已成为百家宴的重要组成部分。



 

IMG_2676.jpg-.jpg


420986453.jpg


三月三民俗风情节 (2).jpg


三月三畲族风情节


“三月三”是畲族人民非常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为“乌饭节”和“对歌节”。三月三当天,当地畲民穿戴民族盛装,载歌载舞,蒸煮乌饭吃,以祭祀祖先,延续至今。尤其是对歌表演、竹杠舞、畲族婚嫁习俗表演等特别热闹有趣。畲族群众身着传统服装,是以歌对话,以歌会友,以歌传情,这些歌曲不讲究技巧,不讲究固定的歌词,或许一个调子就能唱许多的歌,歌曲调门高亢,内容风趣。而婚嫁表演则由一头牛开路,寓意“开辟新路”的迎亲场面,新郎抱着新娘走向未来,生动展示了畲族婚俗的特色。


 

《碇步龙舞》.jpg


碇步龙


碇步龙始创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仕阳镇朝阳村《林氏族谱》记载:林氏裔孙为庆祝早阳村林氏宗祠落成,突发奇想首创在碇步上舞龙灯,以庆大典。至今已有二百200多年历史。道具用竹篾编成圆形笼子,笼外蒙以布匹并绘上龙鳞图案,节节相连,每节均装有木手柄用来把持。表演时,演员要有持久耐力,熟练技巧,还要步伐一致,敏捷稳定。龙舞从“开龙门”到“关龙门”,有“圆台”“龙菊花”“四角交井”“龙咬尾”“龙洗段”等60多套动作。2009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周如妙 第一届三月三照片 (14).JPG


畲族民歌


属传统音乐类别。明万历三年(1575年),畲族迁入泰顺,畲族民歌从此在山区落地扎根。主要形式以“对歌”(俗称“盘歌”)应景。每逢婚嫁喜庆,或有客自远方来,畲民们就聚拢灶房或厅堂对歌,以歌对话,以歌会友,以歌传情。歌曲题材多式多样,见物唱物,见人唱人,即兴编唱。泰顺畲族民歌于2009年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偶头雕刻 (1).png


木偶头雕刻 (2).jpg



木偶头雕刻


属传统美术类别。南宋末年自杭州传入。木偶头用樟木或纹质细腻的杂木雕刻而成,其造型特点是在头像比例基础上加以夸张和变形,形象天然俊美,生、旦、净、末、丑;忠、奸、贤、愚各具个性,雕刻精细简练,开相文静秀美,脸谱描绘简洁朴素,粉彩工艺细致多姿,其造型和雕刻技法,明清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泰顺木偶头造型从传统15种增加到180多种,脸谱近300种,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造型艺术,为国内木偶戏研究提供了宝贵实例,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收藏价值和审美价值,曾被浙江、广东等省级博物馆收藏,并应邀赴台湾、澳门等地区和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展示。雕刻艺人以季桂芳、季天渊父女为代表。2009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微信图片_20211101174657.jpg


吊九楼


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别。泰顺翻九楼又叫“吊九楼”,源于北宋时期,多见于求雨、祈太平、佛像开光、添寿等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求雨九楼”。每逢久旱不雨,稻田龟裂,庄稼受害之年,乡民即举行祈雨九楼活动,祈求上苍赐降甘霖,以解旱情之急。所谓“吊九楼”是指在一平整的空旷野地,将九张八仙方桌平地凌空叠起,形成“九层楼”的模样,意喻九重天。“吊九楼”整个过程比较复杂,翻楼者要有扎实的功底,且对地域、气候、风向等地理与气象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掌握。可以说吊九楼是一种集神秘文化、高难杂技于一体的民间活动。翻九楼于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官网
咨询电话:0577-67599009
投诉电话:0577-67599907    96118
救援电话:0577-67599901



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1032645号-1

LANGDONG
mountain

© 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官网